正值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天,中宣部、国家卫健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4年“最美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终身教授翁心华等十人荣获殊荣。这位从事了五十余载感染领域诊治的医学大家,用满腔热忱和孜孜追求,率领弟子锤炼出“华山感染”金字招牌。而今,“华山感染”年均收治各类患者7000余人次,门诊量每年15万人次,院内外疑难危重感染病会诊每年8000人次,被誉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国内的“最高法院”。
“荣获最美医生称号,是大家给我的荣誉,我由衷感谢!到了现在的年龄,最欣慰的是学生取得比我更大的成就。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助学科、助医院带来更大发展。”86岁高龄的翁心华教授说。
华山医院感染科终身教授翁心华。
从常见的“发热”中找寻蛛丝马迹
翁心华教授与“发热”打了一辈子交道。发热,是医学上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它虽然常见却几乎每个病人发热原因各有不同,正因此,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被认为是最富挑战的临床问题。
翁教授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到病人不为人所注意的细小异常,他扎实的临床技能、渊博的知识、严密的逻辑得以成功推理出科学结论。许多辗转而来的疑难病例,因他的“一锤定音”重获新生。
17岁的花季少女每天畏寒、寒战高热至40℃一个多月,同时伴有剧烈腹痛。接诊医生想当然地认为“高热、腹痛、有渗出性腹水、血白细胞升高”,毫无疑问是腹膜炎了,给予抗感染治疗,却效果甚微。直至翁心华教授前来查房,他仔细询问病史、检查病人,果断说:“这个孩子不是腹膜炎,是腹型红斑狼疮,应该马上改用激素治疗。”
事实证实了他的判断,女孩改用激素后很快体温降至正常,腹痛、腹水奇迹般地消失了,三个月后各项指标的复查进一步证实了红斑狼疮的诊断。
“你有没有注意到病人球结膜充血得非常厉害?有没有发现她手指指端有可疑的出血性皮疹?有没有想过高热至40℃的腹膜炎为什么一个月中毒症状仍不明显?”翁心华悉心教诲:好医生要通过细致的工作,发现病人不为人所注意的异常,用严谨逻辑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翁教授查房,周围总是聚集一批青年医生。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凡是与翁教授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学生、进修医生,无不为他的高超技术折服。他则在前人经验和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逐渐对发热待查形成系统完整的诊断思路,凝练成为《翁心华疑难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一书。而今,这本书犹如感染病学领域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指引无数后来者在临床做出科学诊断救人于危。
“传染病防治有风险,但总要有人去做”
上世纪五十年代,翁心华教授考入原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开始一步步实现儿时的梦想。他师从我国临床抗生素学的奠基人、著名的传染病学家戴自英教授、徐肇玥教授。在恩师们的言传身教下,他继承了老师教书育人的理念——感染科是培养人、促人成长的平台。
当学科带头人的接力棒传到翁心华教授手中时,他没有忘记老一辈传染病学家的精神,鼓励青年人要“挑得起担子,经得住考验,放得下名利,守得住清寒”。翁教授总是说,预防传染疾病就是要与病源“保持距离”,每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他当仁不让、挺身而出,带领专家团队挑战疫情传播的生死时速,“传染病防治事业是艰苦的、有风险的,但总要有人去做。”
2003年“非典”来势凶猛,翁心华教授临危受命担任上海防治“非典”专家咨询组组长,配合原上海市卫生局(现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持制订防治“非典”措施、进行科研攻关;他亲临一线,参与非典医疗救治与防疫的战斗;作为世卫组织与国内专家组成的联合检查组专家,奔赴全国非典疫区进行检查督导,认真调研,分析病情,参与制定修改SARS的临床诊疗与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标准,为政府决策提供方案,为上海乃至全国非典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肆虐。流行初期,翁教授再次站在了抗击甲流的前沿。在他的指导和推荐下,他的博士生、感染病学专家卢洪洲教授,担任上海市甲流专家组组长,凭借丰富医学知识、疫情防控经验和精心安排,圆满完成接墨西哥同胞回国的任务。同时带领团队对上海甲型H1N1流感病例积极开展治疗,研究其预后和转归。
2020年起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在翁教授的指导下,学生张文宏带领“华山感染”团队用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众进行科普,同时率上海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为疫情防控政策的制定献上科学合理的建议,为疫情控制做出卓越贡献。
一次次战役归来,这支由翁心华教授率领的“铁军”秉持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大无畏精神,几十年来忠守着上海市民的健康,成为全国公共卫生事业的排头兵。
“排兵布阵”锤炼全国最强感染学科
在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华山医院感染科连续十一年名列该类学科声誉排行第一位。2021年,华山医院获批成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的依托单位。
翁心华教授在为上海乃至全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打下坚实临床基础,更拓展了许多经典传染病防治的科研领域,在发热待查、真菌、结核、乙肝、寄生虫病、非典、新冠肺炎等领域贡献卓越。他为年轻人搭建平台,积极放手培养,让年轻人领衔科研项目,为我国感染病学科发展培养了一支优秀人才梯队。
华山医院感染科疑难病例大查房。
“我们做结核病一开始认为快速诊断是问题,后来发现耐药问题很重要,就让张文宏来做这个课题。当时新发传染病里,上海首例艾滋病病例出现时,我们到病人家中抽血、看病,征求了卢洪洲意见,将他送至美国学习艾滋病研究。真菌作为一个特殊领域,值得深耕。朱利平毕业了,年资也很高,我认为免疫缺陷合并真菌感染病很关键,科室积累了很多这样的病例,就让他去做真菌。至于病毒性肝炎,我们派出张继明到闻玉梅院士那里学习了一年回来,主攻这一方向……”翁教授对学生的发展规划,如数家珍。
正是他的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引领一批批年轻医生走上学术道路,人尽其才,搭建出全国最完善的感染科室。在翁心华教授的积极推动下,传统传染科走出传统传染病的研究范畴,如今已逐渐发展为以传染病学为依托,融合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在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一下,不要被眼前一时的困境所迷惑”,走过五十余载跋涉、传承、开拓、创新的医学生涯,始终站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最前沿,他刻苦钻研、甘于清贫,将毕生的智慧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群众的健康事业。
[人物小传]
翁心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终身教授,全国“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劳动模范。曾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传染病学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分会的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上海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